以创新推动上海有色转型升级——“推进上海有色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座谈会”召开
2016年04月13日浏览次数:11714
2015年5月25日,上海市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此后,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出台。在上海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布局中,有色金属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在4月6日由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召开的“推进上海有色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座谈会”上,有色领域的企业、大专院校、院士、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推进上海有色创新发展、推动有色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中国工程院黄崇祺院士、丁文江院士,上海市科委政策法规处赵福祥副处长,上海经信委新材料处副处长蒋小红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秋丽主持。
企业是创新主体 创新正逢其时
赵福祥副处长首先就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22条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只有创新,才能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他表示,目前要素资源价格很低,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愿望非常强烈,同时也是政策出的最多、最全、最优厚的时期,这对于有想法、有发展愿景的企业是个很好的机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来自华峰日轻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亚细亚铝业有限公司、上海日光铜业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就目前研发的新技术、新材料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在创新方面的经验与感受。
2008年建厂的华峰日轻铝业,经过8年多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铝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2015年产量近9万吨。公司十分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目前已获3项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尚有近10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该公司总经理高勇进在会上介绍了企业正在研发的四个新材料项目:无钎剂多层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防爆阀材料、新能源汽车软包电池壳材料、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上述四个新材料将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进行配套。
上海亚细亚铝业尽管产能不大,但在铝加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勇于开拓,通过多样化开发、使用精密机械加工、走高端产品化之路,使产品符合产业需求,适应特殊市场。公司用了整整15年时间,开发了170多家客户的产品,为汽车、医疗、通讯电子、机器人、自动化等产业配套,客户中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公司总经理吴汇在会上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其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及在创新之路上摸索的体会。
上海日光铜业由全球最大的铜管生产集团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控股,具备国内最大截面铜锭连铸设备及配套大吨位挤压机等先进装备。该公司研发部主任俞峰介绍了目前铜加工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及企业正在研发的最新高端无氧铜及特殊铜合金材料项目。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200mm外延片供货商。据该公司技术总监邹崇生介绍,我国芯片设计、制造及封装发展迅速,尤其芯片设计表现最活跃,当前规模仅次于美国及台湾地区,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但我国半导体级硅材料发展却失衡,200mm国内芯片制造月产能规模为77万片,半导体级硅片供应不足10%;300mm半导体硅片制造是中国半导体价值链上缺失的一环,全部需要进口。他指出,中国半导体硅片是支撑集成电路行业的基石,但投入大、回收期长,更需要政策支持。他建议,国家加大对前端硅材料的扶持,同时政策对于在国内扎根、 产品也主要为国内企业服务的外资控股企业也能有所倾斜。
浙江申吉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振清对于企业多年来所走的创新之路也很有感触,在会上与代表们进行了交流。他表示,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科技研发。他透露,由于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与世界主流航空器材制造商形成战略合作的钛企业,提供从飞机蒙皮到发动机所有的钛合金板材。“创新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创新也一定是会带来实际效益的,企业的发展就是通过创新来驱动的。”他说到。
由于时间有限,上海帅翼驰铝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协会顾问刘增嘏分别通过材料与各位代表进行了交流。
院士专家纵论有色创新
黄崇祺院士与丁文江院士对上述企业研发的新技术、新材料做了一一点评,并就最新材料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等做了介绍。
黄崇祺院士表示,材料的发展非常关键,建议企业在转型升级、投资新项目时,眼光要放远,不要重复投资建设,要瞄准高端市场,制定先进指标,推动有色新材料行业的发展。
丁文江院士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前二三十年,我国基本处于模仿、跟踪阶段,是通过应用来推动创新。而到现在这个关口,创新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科技要实现领跑一定要创新推动。“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丁文江院士说到。
对于工信部提出的“培养单项冠军”,丁文江院士认为,上海材料行业基础、机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在上海金属材料行业培育“单打冠军”,有助于扶持优势企业,将上海的长板做的更长。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张敏祥在点评时指出,只有夕阳的产品和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上海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应不断创新,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配套的中高端材料。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会长徐明在总结时指出,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色行业也面临着去产能、转型升级的压力,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满足中高档市场的需求,否则企业可能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
他表示,有色行业大多都是传统的材料工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把传统材料提升为高档材料,为高端产业配套,是“十三五”期间主要做的工作。他建议有色企业走产学研的道路,发挥外部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做研发;建议企业之间联合,抱团取暖,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坚持不断创新,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徐明说到,他表示,协会将不定期举行这样的会议,为企业提供交流的平台。
上海科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赵福祥
上海经信委新材料处副处长蒋小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会长徐明
协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张敏祥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秋丽
华峰日轻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勇进
上海亚细亚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汇
上海日光铜业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俞峰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邹崇生
浙江申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