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协会官方微信

上海自贸区将引领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 2013年09月29日浏览次数:1705 作者: 来源:互联网

 

    随着国务院正式下发总体方案,举世瞩目的中国内地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9日正式挂牌。在未来,它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领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
 
    “我们必须牢牢立足国家战略,增强改革自觉,以敢担当的责任感、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大胆探索,积极有序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
 
“载体”的现实需求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分析,自由贸易区是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和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当下,建设自贸区已成世界一大潮流,如新加坡、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和美国纽约自由贸易区等。
 
    在这轮全球经济“游戏规则”的重构中,自贸试验区就是中国一个对接窗口,通过推进贸易、投资和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来适应国际规则的变化。
 
    “这正是按照方案要求,‘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的深意!”肖林指出,当年加入WTO,是别人谈好规则了我们才进入。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尚未形成前我们就参与对接,冀望能争取话语权。这是践行中央提出的“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倒逼”的深层力量
 
    是开放更是改革。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试验区总体方案涵盖了从贸易、投资、金融到行政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某种程度上,堪称市场化改革的浓缩版。
 
    揭开自贸试验区的面纱,其制度创新可概括为“三自由一保障”:即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和法制保障。贸易方面,试验区遵循“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原则,凡符合国际惯例的货物均畅通无阻。投资方面,实行“非禁即入”的原则: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金融方面,试验区内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重磅金融改革引人注目。
 
    以开放促成改革。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说,中国的改革可分两种:一是“内源性”改革,如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一是“外源性”改革,即用开放倒逼改革,迄今为止已历经三波高潮: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和本世纪初加入WTO。“以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标志,我国将迎来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的高潮,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示范”的战略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隆国强说:“为什么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试验区要着眼于全国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注重“可复制、可推广”性,为蓝图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与“特区”“新区”不同,自贸试验区不是一两项政策优惠,而是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要改革,不要政策”,为未来向全国推广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经济史上,特定区域的改革开放,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如果说,前三波开放是中国面对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国际准则的第一季开放;那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则开启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第二季”。这是一轮更高层级的开放,探索要素市场开放、政府边界厘清和行政管制放开,从而释放出新的增长能量。
Baidu
map